无界论坛   Crossover Forum
新闻详情

回忆六十五年曲艺路,何祚欢动情讲述读书、说书与写书的故事

发表时间:2021-04-29 10:20作者:无界读书会
文章附图

无界读书会·何老师·2021·4·22·刘建林摄 (25)_调整大小.JPG


“革命尚未成功,伙计们仍需努力~”
80岁的何祚欢说他还有一批小说要写:“大汉口的小人物在他们的领域里都是‘大人物’。”
4月22日,何祚欢先生在无界读书会上娓娓道来,讲述了他读书、说书与写书的故事。回望百年“戏码头”,武汉的名角颇多,何祚欢可是一位风云际会中的大人物了。他心目中的“大人物”又都是谁呢?


从“温酒斩华雄”到王若飞在狱中


“只听战场上鼓声喧天,通通通一阵乱响,所有的诸侯一致瞄着帐外。突然,喔……一阵高呼,接着腾腾腾腾关羽闯进帐内,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,放在曹操的座位前面:‘曹公,谢了,华雄的人头被我斩了下来’。曹操一听:‘好英雄!好关羽!这哪里是一个马弓手所能做得到的呀。来,英雄,请满饮此杯!’曹操把杯子端起来,发现这杯酒还是热的……”
给幼年何祚欢讲这一段书的是他的叔祖父。
何祚欢生长在汉正街,父亲三十几岁就开了金号,对儿子的要求一是不要只顾享福,二就是要好好读书,拿到比较高的学历。
“大学读完了有莫斯读啊?”
“应该是要留洋。”
“那就去留洋!”
世事变迁,读到初中的何祚欢感受到了家庭的经济压力,选择了就读师范。1956年,进入武汉一师后,何祚欢第一次登台表演相声,从此“一发不可收”,成了曲艺大家。而工作之后,第一次得到说书的机会,要讲“王若飞在狱中”,何祚欢想起了当年为他讲温酒斩华雄的叔祖父——“作者这样写,有他的深意,说书人这样说是聪明的。”
那是1962年,《红岩》问世,要把这本大部头书说好,非得下一番功夫。何祚欢的工作单位把他每周的课程缩减到两节,其余时间都留出来准备说《红岩》。从4月到9月,一共说了一百场,何祚欢在武汉“火”了!

“话说1948年……”走在路上,何祚欢经常能够碰到他的“书迷”,模仿他的说书开头。听了几次,他听出了问题:作为一个好演员,每次说书的开头都一样,这怎么行!后来进了说唱团,他开始对自己的说书进行改革。

无界读书会·何老师·2021·4·22·刘建林摄 (19)_调整大小.JPG


进入说唱团,开始创作


何祚欢进了说唱团,一上来就报了十五个节目。数量上比别人都多,但何祚欢对此并不满意。“话说1948年”,这样的开头怎么改?评书的主题能不能创新?
在当时,农村题材在小说中已经开始普及,但在曲艺作品中仍然很少,何祚欢以《龙马精神》开始了他的实验——
从定场诗——“贫穷落后何须愁,只要奋发干劲足,穷干穷山改穷貌,穷山恶水也低头。”
到丝丝入扣的情节——“这一天的早晨,十数个生产队的社员们刚刚吃过早饭,就有人传来一个大好的消息。说是队委韩芒种花了180块钱,从集上牵了一匹马回来了。我的娘诶,180块钱买匹马,那是么马呀?那是壳马!哪能在生产队里当劳力呀!一下惊动了全村的社员们。于是全村的社员们,大块头、小伙子、大嫂子、小姨子、大姑娘、老婆子、大娃娃、小秧子一起,白胡子大爹、黑胡子二爹、长胡子三爹、短胡子四爹、八字胡子五爹……没得胡子的幺爹,一起都到村口去了。不是看热闹,这么一个生产工具回来了,关系大家的利益呀。呼……把韩芒种围住了。哪里是围的他,围的是那匹马呀!”
这就跟所有的评书——刀枪剑戟、斧钺钩叉……都不一样了。何祚欢说:“这个节目给我壮了胆——说书演员的题材是可以变化的。”

粉碎四人帮后,再上舞台


粉碎“四人帮”之后,说唱团第一次慰问演出,去了荆门。把所有文革中能演的节目都演完了,被慰问的人还要何祚欢再换一个节目。换什么?
文革前的说的书“双枪老太婆”,还能不能说?
说!
“四川省华蓥县城南有一座华蓥山,高低起伏、连绵不断,遮了半边天。看去——只见山靠山、山套山,山环拱抱;岭接岭、岭抵岭,岭岭相连。长着四时常青之树、八节不衰之草,山高入云、怪石丛生,这就是华蓥山游击中队活动的地方……”
十年浩劫,一字不忘。
文革之后,何祚欢开始创作新节目:“彩电风波”一类的,都是生活中的小事,却又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,句句动情。

接下来还写什么?


汉正街的儿子


汉正街!何祚欢对汉正街再熟悉不过。再次回到汉正街,他看到了商铺门前密密麻麻的铁棚子——就像藤缠树,快要把树缠死了。多年以来,对于汉正街商品经济的改造,并没有深入到文化层面。那生活在里面的人呢?
写个小节目是不行了,何祚欢决定写小说,写汉正街里要逃离宗法社会的儿子。《养命的儿子》甫一发布,即受到极大的关注。后面何祚欢又写了《失踪的儿子》等“儿子”系列小说,然后才把他们变成了长篇评书。
何祚欢说:“我下定决心要做好一个说书人,没想到写‘儿子’会给我带来这么大的改变。写‘儿子’我要读很多和武汉这座城市有关的书,要了解武汉的发展变迁。”

读书、收集资料……说书人变成了文学家,但本色不改——何祚欢的小说语言是非常受欢迎的,这与他的经历显然分不开。

无界读书会·何老师·2021·4·22·刘建林摄 (28)_调整大小.JPG


没写完,还要写


写完“儿子”系列,何祚欢直言,还不够,还要写大汉口的“大人物”。
说是“大人物”,其实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,比如卖糊汤粉的老板,比如——妙人王皮匠。
王皮匠说过一句话:“我的眼睛看到人家的脚板底,别人也只看到我们的后脑壳。”小人物的辛酸,何祚欢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中,总想着要把他们写出来。
讲过的书,句句在心;见过的事,念念不忘。听何祚欢回忆自己的读书说书写书经历,不由得心中感叹:
他真是武汉的一宝!


无界读书会·何老师·2021·4·22·刘建林摄 (34)_调整大小.JPG

何老师今年80周岁了,生日快乐!


无界读书会·何老师·2021·4·22·刘建林摄 (35)_调整大小.JPG

到场嘉宾合影


无界读书会·何老师·2021·4·22·刘建林摄 (5)_调整大小.JPG

读书会现场




摄影:刘建林

http://www.heritagewuhan.cn

邮箱:industrialheritage@163.com


论坛热线
027-82726152
历成会展服务网
无界论坛
无界论坛回顾
无界对话回顾
首届回顾
第二届回顾
无界论坛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青少年论坛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新闻资讯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关于我们